在深圳龙岗打工的刘娟(化名)被咳嗽困扰9年本信选配,频繁请假看病让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与经济压力。直到走进家附近的南联社康,医生先让她填写问卷、检查肺功能,才确诊她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(简称慢阻肺)。
刘娟的经历并非个例。慢阻肺虽不为大众所熟知,却是全球第三大死因,全球患者达3-4亿人,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病。我国慢阻肺患者还呈现“三高”“三低”特点:患病率高、死亡率高、经济负担高,知晓率低、规范诊治率低、肺功能检查率低,患者约1亿人,但患病知晓率仅0.9%,肺功能检查率仅4.5%。
2024年9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使其成为继高血压、2型糖尿病后的第三个纳入该项目的慢性病。而此前,深圳已先行构建 “社康早防早诊—区属医院救治—区域医疗中心攻坚” 三级防控体系,为基层医疗机构科普、筛查慢阻肺提供支持。
12家社康获批慢阻肺健康管理建设单位
为期两天的“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高水平研讨会”与“第四十届4S呼吸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快速培训班”日前在深圳举办,吸引200多位基层医护人员参与。培训课程涵盖吸入用药规范、AI辅助慢阻肺诊断等前沿内容,采用“理论+实操”模式,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则广教授团队,深圳市人民医院、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王凌伟教授等权威专家授课。
据悉,本次也是“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内科学项目组”2025年组织的第14期培训,今年该项目组已经多轮培训基层医护人员约1300人。
会上,全市有12家社康机构获批成为深圳市医防融合慢阻肺健康管理建设单位,标志着深圳经6年努力,初步建成具备完整慢阻肺预防+诊疗体系的社康机构,防治工作深入基层。南联社康是这12家社康之一,地处龙岗街道中心,周边有17个自然村、15万居民,慢阻肺高危人群集中。2019年,深圳市卫健委推动医院专家进社区本信选配,呼吸内科学项目组(由市人民医院牵头)首站便选在南联社康,组织专家开展诊疗、指导、培训等工作。
多年来,南联社康居民肺功能筛查人次逐年上升。2024年,该社康组织7场筛查活动,为千名检测异常居民建立电子档案,搭建远程会诊系统,完善设备、药品和人员配备,形成“查得出、管得住”的慢病管理闭环,还指导其他社康开展筛查。
“不查不知”隐患大 普通人一年查一次 高危人群半年查一次
据介绍,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内科学项目组成立5年来,每年每组对口指导1-2个区,每月两天到社康指导。项目负责人王凌伟教授多年来坚持每月两次,驱车60多公里到南联社康坐诊带教。
团队还创新全国首创的 5G 诊疗模式,每周五专家团队进行线上会诊,让全市甚至130公里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居民也能在家门口看上专家。王凌伟说,“我们远程查房车配有听诊器,查房车推到病床前,不管多远,患者的一呼一吸都能清晰地传输给专家,通过这种方式,对病人进行分级,严重的患者我们会安排转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,有效提高基层诊断效率”。
团队还在南联社康选派5名医护进修,赠送3台肺功能筛查仪。如今,该社康每周二固定开展免费肺功能筛查,现在居民都知道,肺功能筛查和量血压、测血糖一样重要,普通人一年查一次 高危人群半年查一次。
2024年,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内科学项目组编制了具有“深圳特色”的专家共识与技术指南——《深圳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服务工作方案》,开展了32期深汕特别合作区查房活动,推动多元化帮扶深汕特别合作区。
别让“呼吸小偷” 缠上你 定期肺功能筛查意义大本信选配
慢阻肺到底是什么呢?简单来说,是一种会让人长期咳嗽、咳痰、进行性呼吸困难的慢性气道疾病,病情会逐渐加重,病情严重时简单地站立或者走路都可能没办法做到。
这个病是怎么来的?医生介绍,最主要的是吸烟!不管你抽了 10年还是20年,烟会一点点蚀你的肺,二手烟也一样伤;其次是“脏空气”:冬天的雾霾、工厂废气、家里做饭的油烟(尤其是没油烟机的);还有干活接触粉尘的人,比如挖煤、盖房子的,天天吸灰,肺也容易出问题;少数人是因为家族遗传。
身体出现这4种信号,一定要引起注意!
1、早上起来老咳嗽,咳的是白痰,有时候咳到胸口疼;
2、稍微动一动就喘,比如追公交、提菜篮子;
3、有时候胸口发闷,像压了块小石头;
4、到了晚期,人会变瘦、没胃口,连说话都没力气。
其实这病能防!记住这5招就行!
1、首先就是戒烟!这招最管用,哪怕抽了30年,戒了之后肺也能慢慢好转;
2、少碰 “脏空气”:雾霾天出门戴口罩,家里做饭开油烟机,常开窗通风;
3、秋冬打疫苗:流感、肺炎疫苗能减少感冒,感冒容易加重慢阻肺;
4、多活动:每天散步20分钟,打打太极,肺会更有力;
5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,定期查肺功能。普通人能一年查一次,抽烟、常咳嗽的半年查一次,就能早发现早治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韩成良
本信选配
信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